大塘鎮位于忻城縣東北部,距離縣城59公里,行政區域總面積313.12平方公里,下轄13個行政村(社區)、160個自然屯,總人口5.3萬人,地理位置優越,交通發達,國道322線、323線公路過境,堪稱桂中腹地公路交通要道,2012年入選廣西建制鎮名錄,以建材業、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商業貿易為主,重點發展石材加工基地,2013年來,大塘鎮黨委、政府積極引導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,引進短、平、快的項目,引導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再就業,開始發展無公害蔬菜佛手瓜生產,該鎮拂手瓜生長長廊主要集中在大塘社區—興木村—龍安村,目前種植面積達1.13萬畝,年出售瓜個6000萬斤,瓜苗2000萬斤,年總收入達6100多萬元,平均畝收入達0.5萬元,產品暢銷云南、貴州、香港等地及東南亞國家,使7120戶農民靠種植佛手瓜致富。大塘由此成為名符其實的“佛手瓜”之鄉。
截至2014年10月底,全鎮共組織收入323萬元,其中國稅稅收133萬元,地稅稅收169萬元,財政收入21萬。全鎮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65萬元,農村私人建房完成1188戶共14436萬元。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207元。
大塘鎮有豐富的石材資源,主要有銀白龍、霸王花、木紋王、墨玉、灰姑娘等名貴品種。大塘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,依托便利的交通和區位優勢,堅持資源開發與產業對接相結合,以推進建設西江黃金水道大理石加工產業帶和石材專業市場為載體,加快工業規模擴大和產業結構優化,實施“點石成金”戰略,加大資源招商力度,努力將大塘打造成為廣西重要的石材加工、交易、展示、物流基地。
大塘鎮石材加工產業由來已久,發展已逾十余年,原大塘鎮石材加工總廠是我縣最大的石材加工集中區,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,擁有加工企業13家,分布在鎮區周圍,主要從事大理石荒料、建筑裝飾用板材、園林景觀石、石刻工藝品、墓石的生產和加工,加工包括“銀白龍”、“灰姑娘”、“墨玉”、“啡網”、“霸王花”、“木紋王”在內的十余個品種數十種產品,主要銷往福建、廣東、韓國、日本等國家和地區。目前大塘鎮共引進投資額5000萬以上,年產30萬平米以上板材大型石材加工企業五家,分別是忻城宏德石材有限公司、東森石材有限公司、忻城大唐賢明礦業有限公司、忻城民貴石材有限公司,忻城正東石材有限公司。
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
忻城縣歐洞鄉
歐洞鄉位于忻城縣東北部,總面積134平方公里。東北部與宜州市石別鄉、洛西鎮、屏南鄉接壤,西南與馬泗鄉新樂、五龍村相連,東南與大塘鎮金山、敬流村毗鄰。下轄歐洞、林況、里苗、永合四個村民委,54個自然屯,4223戶,15798人,其中農業人口14777人,非農業1021人,雜居著 【詳細】
忻城縣馬泗鄉
馬泗鄉位于來賓市忻城縣西北部,是都宜忻革命老區,總面積234.66平方公里,轄6個行政村96個自然屯134個村民小組,人口2.01萬人,耕地面積30470畝;甘蔗、桑蠶、水果是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,全鄉水果面積達7000多畝,盛產哈密瓜、柑橘、百香果等,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;馬 【詳細】
忻城縣城關鎮
忻城縣城關鎮位于忻城縣中部,是全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全鎮總面積419.22平方公里,共有24個行政村(社區),其中21個行政村、3個社區,232個自然屯、27637戶,86143人,勞動力約57700人。耕地面積60991.77畝,其中水田15745.29畝,旱地45372.48畝。忻合、忻宜二級公 【詳細】
忻城薰衣草莊園歐陸風情邂逅壯鄉風光
忻城縣在實施“旅游活縣”戰略中,為了突出旅游特色,投資2.5億元在城南新區實施了占地3000畝的薰衣草莊園旅游項目。該項目集農業旅游觀光、婚紗攝影基地、影視拍攝基地、薰衣草深加工基地和特色經濟苗木種植園、香草集市等為一體,成為吸引南寧、柳州游客的“磁鐵型”景 【詳細】
[忻城縣]實施扶貧攻堅“十大工程”紀實: 打開幸福大門的“金鑰匙”
忻城縣是典型的石山地區貧困縣,經過20多年的扶貧開發,由當初曾被聯合國官員稱為“不適宜人類居住”的大石山區貧困縣,嬗變為科學發展進步縣。正因為是大石山區,忻城的扶貧開發才有其特色。堅持以精準扶貧為切入點,大力實施“產業扶貧、基礎設施扶貧、教育扶貧、金融 【詳細】